BRINGING ASIAN RACING TO THE WORLD

郭米高

創始人暨編輯

A A A

【泛起漣漪】用鞭過度被貶 揭示政策協調需要

雖然對一部分人來說是理所當然,但這個由維多利亞賽馬會的競賽董事對於一次有關用鞭過度的研訊及抗議有效之決定,有可能會帶來深遠影響並引來有關對於何謂用鞭過度的討論,於賽馬地區之間出現。

背景事件為上星期六一場在費明頓馬場舉行的賽事中,兩匹參戰馬Invincible Caviar及My Yankee Girl一同衝過終點,但賽後競賽董事隨即便主動提出研訊及抗議,就My Yankee Girl鞍上人薛恩(Blake Shinn)的用鞭情況作出研訊。競賽董事認為薛恩「嚴重違反」維省馬會的用鞭規定。同類型判決對上一次出現是在2016年。

對上一次是在昆士蘭省陽光海岸馬場,但在星期六舉行的周末主要賽事期間出現這事情就是首次。雖然判決像很有理據支持,但這判決對將來的案例未必能提供參考價值,更令無論是圈內人士及馬迷頭上的問號多於感嘆號。就連維省馬會的首席競賽董事Robert Cram亦只是說:「我們沒有改變規例,亦沒有更改競賽董事的決定,小組會對每宗案件個別處理。」但相信這些回答未能釋除外間的不解,並難以讓小組對日後同類事情能作公平的判決。

於用鞭過度案件中,最難的莫過於斷定用鞭下究竟造成什麼影響。就這情況而言,相信各位也不難理解這研訊及抗議得以確立的理據,是源於用鞭下所產生的優勢(不論多少),而這優勢令薛恩的馬匹能平頭衝過終點。以Robert Cram的解釋來看,競賽董事所指的是「嚴重違反」並且勝負距離是平頭而不是鼻位等,這些就是競賽董事判決的理據。但當中仍有值得進一步解說的地方,例如究竟在100米處直至終點,到底有多少下落鞭構成改變賽果的原因?一鞭?十鞭?薛恩當天打了十二鞭,這比規則定明的多七鞭多了五鞭。

A A A
SHARE

維省馬會首席競賽董事Robert Cram(圖片來源:Vince Caligiuri/Getty Images)

這案件發生在沒太多人留意的夏季期間賽事,且勝出馬匹是眾望所歸的大熱門,但試想像若果這場賽事是墨爾本盃,又會有什麼處理呢?薛恩在2008年策騎「觀覽」(Viewed)首次勝出墨爾本盃,並以鼻位僅勝。當時在最後直路薛恩施展了類似的用鞭(若果你能快速地計算,在100米處前打了十九鞭)。雖然不是很久以前,但當時對動物福祉的討論未如現在般蓬勃。

無論如何,將「打了多少鞭」作為理論基礎本身就會構成一定程度的模糊,而條例及理據的一致性及透明性就是維持投注者對賽事進行信心的基石。需知道投注者不一定居住在澳洲,過去十年,香港賽馬會一直增加越洋轉播賽日及賽事供本港馬迷投注。2013年,馬會容許外地投注匯入本港彩池,其後在2019年,這些措施進化成為「全球匯合彩池」。「全球匯合彩池」或許是盈利可觀的一項措施。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早前指出2021年以「全球匯合彩池」形式舉辦的十七次越洋轉播賽日佔當地全年投注業界總收益的一成。

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圖片來源:Lo Chun Kit/Getty Images)

這些龐大彩池的存在,是建基於賽馬運動的公平性且受容易讓本港馬迷理解的條例監管。為何在投注站出入的一般馬迷要投注在一些條例及判決基礎較模糊的皇家雅士谷或費明頓賽事,而不是投注擁有全球數一數二監管質素的香港賽事?

若果一匹大熱門被抗議,你或者會在場內或投注站聽到噪音或留意到騷動。馬會的投注站能抵禦2019年社會運動的影響,難保投注站能捱得過一匹鞍上人竭盡所能策騎並得到平頭冠軍的1.5倍熱門被褫奪冠軍資格的影響!

返回澳洲,每個州都擁有自己的競賽董事小組及取態,模糊點及爭議點連綿不絕。英國方面,來年一月將會實施對騎師違反規例下將其座騎取消資格的規例,但也許英國賽馬管理局受到來自騎師室的壓力,相關條例相信會維持罰則予騎師方面,至於是否會牽涉取消資格則有待發表,業界正等待英國賽馬管理局的最終定案。

《競馬論》首席記者莫瑾賢曾於今年八月訪問前香港首席受薪董事及悉尼前受薪董事薛翰賢(John Schreck),他的意見與上述的意見一致。「我強烈反對一些以馬鞭被過度催策的馬匹被取消資格。」薛翰賢表示:「現時英國的處理方向是值得欣賞的。他們聚焦引入措施減少用鞭,而不是由行外人強行將政策凌駕於業界之上。若果業界自己也袖手旁觀,外間便真的會凌駕於業界。我的看法是,若果有人違反規例,罰則將由違反者承受。」

有趣地,薛恩在事後表示他以往一直在用鞭政策較寬鬆的香港策騎,事件的六天前,薛恩就在香港出戰香港國際賽事,他表示一時間較難調節。

薛恩夥拍「顯心星」出戰香港短途錦標(圖片來源:Lo Chun Kit/Getty Images)

香港與日本的用鞭政策,相比其他賽馬地區則較為自成一角。雖然絕不是「任打唔嬲」,但當中仍然有一些「走盞位」。若果賽馬地區意識到不能再讓騎師在連續的步韻下一直下鞭,相信相關政策的改變就會來臨。日本中央競馬會就在今年十月的例行記者會發布來年用鞭次數將會由十次減至五次。

但為何要作為騎師的薛恩,以及莫雅及麥道朗等,適應各地不同的用鞭準則?

相信這些在賽馬地區之間出現分歧的議題,會就賽馬全球一體化及全球滙合彩池的成長下出現轉機,但前提是要各個賽馬地區的競賽董事一同深入考慮他們所作的決定以及這些決定所「泛起的漣漪」。

亞洲賽馬會議正正將於下年二月在墨爾本舉行,或許這件具爭議的事件就會成為用鞭政策的討論、協調的契機。相信這議題會成為國際賽馬組織聯盟轄下賽事規例國際協調委員會的討論議程之一,就用鞭政策得到各賽馬地區的共識。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

GET 'MICHAEL COX ON MONDAY' DIRECT TO YOUR INBOX

SUBSCRIBE

    訂閱《競馬論》電子報
    亞洲賽馬最新資訊盡覽無遺

      Expert ratings, tips & analysis for Hong Kong r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