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NGING ASIAN RACING TO THE WORLD

【有所回報】「將王」為「天文學家」在港爭光

享負盛名的種馬「天文學家」,其子嗣總是給本地馬圈一種欠缺速度的印象,亦為人們所卻步。

「將王」在沈拿胯下勝出酋長錦標(圖片來源:QREC)

莫瑾賢

首席記者

A A A

「將王」早前為港爭光,勝出卡塔爾舉行的酋長錦標,這是香港睽違已久的海外遠征頭馬。對上一次揚威海外已是約四年前勝出克蘭芝一哩賽的「川河尊駒」。至於「將王」的勝仗,就為其已故的父親——一代種馬「天文學家」(Galileo)帶來一點安慰。

這場卡塔爾一級賽酋長錦標是「將王」勝出的第三場一級賽,牠還勝出去年的香港金盃及冠軍暨遮打盃,三項殊榮令牠成為至今最成功的香港「天文學家」子嗣。在香港,「天文學家」是匹不太受落的種馬,其子嗣亦會被馬主們印下「不會成功」的烙印。或許這做法有點無理,畢竟「天文學家」曾出產多匹級際賽水準子嗣,而且是多匹成功種馬的父親,但總是在香港未見功績。相比Pins或O’Reilly,或者在歐洲不入潮流的「羅馬聖君」(Holy Roman Emperor),「天文學家」與牠們像是有點距離。

雖然「天文學家」在港的名聲欠佳,韋達樂於訓練牠的子嗣,他的馬廄內養有現在港服役四匹「天文學家」中的三匹:「將王」、「三江飛輪」及「大學生」。韋達擁有對「天文學家」子嗣的前瞻性,這種前瞻性讓他從「將王」身上得到回報。

A A A
SHARE

已故一代種馬「天文學家」(圖片來源:Coolmore)

韋達寵撫「三江飛輪」(圖片來源:Lo Chun Kit)

「一般來說,你看到牠的父系都會有點皺眉,但這匹馬的確做對了所有東西。」韋達向《競馬論》說:「當初是有點像博彩,那些歐洲馬,尤其是『天文學家』的子嗣,總是給人不太好的印象,但我喜歡牠的表現,牠的競賽姿態,我當初是對牠作為一匹馬感興趣。這就是事情的經緯。」

從著重馬匹速度的香港而言,「天文學家」的名聲受本地市場的需求所影響,牠被形象化為一匹擁有太多氣量的種馬,另一較貼切的說法就是欠缺速度。另一方面,韋達就以「將王」證明香港的模式亦可以容納這些馬匹。「香港擁有獨特的賽馬模式,賽事的步速不慢。至於歐洲,賽事節奏就比較有點緩慢,但近年亦有些變化。『將王』證明牠能應付各種競賽模式,若果賽事節奏明快而且牠能輕鬆競跑,他就可以施展強勁追勢。」

香港的純種馬事業建基於馬匹買賣,韋達自己亦擁有龐大的販馬代理人際網絡。這裡沒有育馬業,因此整個行業的生態依賴馬主、練馬師及販馬代理從世界各地搜羅具潛質的馬匹,這些馬匹多是短途馬或一哩馬。至於較長途程,香港只有少量2000米賽事,2400米賽事在一季內更加只有三場。

若果你是一位正在物色馬匹的馬主,你很可能會選擇現今速度型的當紅南半球種馬「遙遠星空」(Deep Field)或「史雲尼斯」(Sweynesse),或是昔日的「拿高」(Encosta De Lago)。絕大部份欲購買出自如「天文學家」等的歐洲一線種馬子嗣的馬主,都是擁有自購馬進口許可證的馬主,而且目標通常放眼香港打吡大賽。

「史雲尼斯」勝出玫瑰崗馬場賽事(圖片來源:Daniel Munoz/Getty Images)

「這取決於馬主們的耐心。」韋達補充:「若果你期望一匹馬能在港初出或下場就能勝利,我就不會購入『天文學家』的子嗣,因為牠們需要時間適應。若果你願意等待,牠們就能為你帶來回報。往時馬匹就是被期望要前來香港後盡快出賽,然後就跑打吡了。幸運地,『將王』的馬主們給予我時間讓牠逐步適應,牠現時亦適應及表現良好。」

數字上,綜觀過去37匹「天文學家」子嗣,當中14匹能交出頭馬,牠們從426次出賽中勝出29場賽事,勝出率約6.8%,但只是看數字的話就未能揭示所有。「天文學家」子嗣大體上能分為兩類:那些入口香港並在這裡服役的賽駒,另外的是從海外遠征前來角逐一級賽的賽駒。在港服役的「天文學家」子嗣有19匹,出賽402次勝出25場,勝出率約6%。至於那些前來遠征的,如岳伯仁所訓,曾勝出香港賽事的「高地之舞」(Highland Reel)或「業界巨頭」(Mogul),或是上名的「紫月光」(Purple Moon)、「巫師杖」(Magic Wand)及「變魔術」(Magical),牠們總共有18匹得3勝(全為2400米賽事),勝出率約13%,比前者要好得多。

「天文學家」子嗣「高地之舞」出戰2017年香港瓶(圖片來源:Vince Caligiuri)

至於一些被譽為在香港適應性強的種馬,「羅馬聖君」的子嗣曾勝出155場賽事,勝出率約為9%;Pins就擁有約10%的勝出率,「花旗」(Starspangledbanner)是12%,「遙遠星空」11%,而Per Incanto就是10%。

馬主的選擇則是建基於市場的供應及價格,考慮的因素包括是否符合買家的期望、是否擁有良好型格、能否應付堅硬的場地、是否擁有具速度的血統、是否符合預算,更重要的是,沒有配種價值,因此「天文學家」的子嗣就未必在他們的考慮之列。進一步簡單的說,當一些香港馬主在物色能進軍打吡的馬匹時,他們一般不會選擇古摩亞陣營的一線馬匹,而是挑選一些次一級的馬匹,或是一些能力上或體格上較遜色的馬匹。

由於香港沒有育馬業,因此馬主們沒有需要尋找一匹具配種潛力的馬匹。大部分香港馬匹都會接受閹割,亦沒有必要為一匹有成為種馬潛力的馬付出高昂代價,牠們只需要在香港溫馴地競跑便可。值得一提的是,「將王」的母系是「大洋珠寶」(Atlantic Jewel),本身是一匹多項一級賽冠軍,但「將王」來到香港就是要專注競賽,沒有其他目的。

「將王」在冠軍暨遮打盃奪冠(圖片來源:Lo Chun Kit)

「天文學家」的情況亦像「利得精選」(Redoute’s Choice),牠是另一匹逐漸被離棄的星級種馬。跟趨勢走是硬道理,當馬主們喜愛速度型馬匹,即使是出自二線種馬或者一些非主流種馬如Not A Single Doubt或「羅馬聖君」,他們會以有成績的種馬作為依據。例如購買Pins的子嗣比購買「天文學家」的子嗣較吸引。

隨著「天文學家」前年與世長辭,牠的最後一批子嗣將成為週歲馬,或許從中能找到一匹在香港揚威的子嗣,但最終都會由市場來定奪。至於「范高爾」(Frankel)就以三級賽盟主「精明才子」帶來一個好開始,但當「范高爾」的名氣在歐洲逐漸提升,從香港的角度來看,也許牠會在日後步其父親後塵。

separator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

SUBSCRIBE

    訂閱《競馬論》電子報
    亞洲賽馬最新資訊盡覽無遺

      Expert ratings, tips & analysis for Hong Kong r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