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NGING ASIAN RACING TO THE WORLD

【感覺絕佳】挫折轉化為動力 潘頓刷新歷史紀錄

十年前,潘頓在冠軍騎師爭奪戰中慘敗,但當年的敗者如今成為六屆冠軍騎師,並譜寫出令人難忘的傳奇故事。

潘頓以「駿皇星」鎖定第171場勝利,並打破莫雷拉的單季頭馬紀錄(圖片來源:HKJC)

莫瑾賢

首席記者

A A A

潘頓向天緊握拳頭,仰望晴空,露出燦爛的笑容。這並不是他第一次慶祝勝利、無數次一級賽冠軍或六度勇奪香港冠軍騎師,已說明勝利對他只是家常便飯。但這次不同,喜悅洋溢於他的笑容中,如火炬般熾熱耀眼。

在這漫長的賽季,潘頓獲得第171場頭馬。今季他需要抵受傷病和額外的壓力,而後者大部分由他自己製造。莫雷拉(Joao Moreira)曾創下香港馬季的最高紀錄170場頭馬,但如今已成為歷史。

A A A
SHARE
ADVERTISEMENT

潘頓在打破紀錄兩天後向《競馬論》表示:「你有機會在一個賽季中贏得數項一級賽冠軍,或者贏得冠軍騎師,但打破紀錄的機會可遇不可求,今季是唯一機會。」

他笑言:「要公開表示自己正在衝擊紀錄,可能是勇敢的舉動,亦可能是愚蠢的做法。」間接承認他的言論為自己帶來壓力。但上周日他夥拍「駿皇星」贏馬後,壓力便一掃而空。

他再次強調:「如果我這次未能成功,就永遠沒有機會再嘗試,這當中有很多因素。」他嘗試用言語表達他的感覺。「這確實感覺獨特,但不是一種滿足感⋯⋯我不確定。感覺並不是非常澎湃,但感覺很好。」

這與10年前七月的感覺截然不同。他在該賽季中竭盡全力,卻被對手擊敗。他曾與冠軍騎師殊榮無限接近,但韋達於當屆再次奪得冠軍,將奪冠次數改寫到十三次。而潘頓卻只能吞下落敗的苦澀。但那次之後,潘頓變得更強。

韋達於2008/09馬季勝出冠軍騎師(圖片來源:HKJC)

他回憶:「那一年我認為自己有能力問鼎冠軍,我與韋達勢均力敵。但距離賽季結束的最後一個月,我患上腎結石。」

若然有人看過那賽季的最後幾周,都會記得潘頓出賽時一臉病容。一向冷峻而優雅的坐姿變得繃緊。他強忍著疼痛和每周兩次出賽帶來的勞累,使他看上去筋疲力盡、疲憊不堪。潘頓當時需要接受手術,但可惜手術並不順利。

「我患上壞疽,再次入院,並缺席最後八次賽事中的四次。韋達從我手中奪走冠軍。但這令我相信:他並非無懈可擊,我有能力擊敗他。」

潘頓康復後,在抖暑期間刻苦訓練,帶著奪取桂冠的決心重返賽場。他以當時最短時間在香港獲得50場頭馬,從一開始就將對手壓制。

但該賽季同樣是莫雷拉時代的開始。該位四屆新加坡冠軍騎師,在賽季開始後六星期抵達香港,並贏得97場頭馬,僅次於潘頓的112場,但若非莫雷拉停賽超過二十個賽日,賽果可能會更為接近,這已經為未來帶來啟示。

「當莫雷拉在十月抵達時,我和他之間的競爭已經開始。 韋達被我們拋離在後面,直到最後。」潘頓說。

潘頓與莫雷拉在最後階段纏鬥(圖片來源:Lo Chun Kit)

20157月時,莫雷拉完全統治馬壇。潘頓在一個賽季後錯失冠軍寶座。這位來自巴西古里提巴(Curitiba)的騎師,以145場頭馬的驚人戰績令潘頓屈居第二。莫雷拉以傑出表現將紀錄推到了一個無人能及的新高,潘頓彷彿望塵莫及。

「那是一段非常困難的時期,因為我覺得我已經很努力地到達了頂峰,然後他來到。他剛到達香港,所有上游練馬師立即給予他最大支持,例如蔡約翰等。」潘頓說。

「他可以負最低磅位,練馬師和馬主一直等到參賽馬匹報名後,讓他選擇他想騎的馬。他對這裡有如此大的掌控。對他的支持一浪接一浪,就像『莫雷拉狂熱』席捲整個城市。任何人都對此束手無策,他就像一場風暴橫掃馬壇,我只能默默接受。」

莫雷拉並沒停步,於下一個賽季取得了168場頭馬,更在2017/18賽季再創新高,取得了170場頭馬。在2016年和2017年中,莫雷拉看起來至少會統治香港馬壇十年。

「我不得不坐下來並開始觀察,從中努力向他學習,研究他比別人優勝的地方。一段時間後,我開始運用他所做的一些事情。」

「我開始尋找他策騎時的瑕疵,並利用這些瑕疵去應付他。我慢慢開始改進,直到我再次和他勢均力敵。」

潘頓慶祝奪得第五次冠軍騎師(圖片來源:Lo Chun Kit)

於近六季,潘頓已經獲得當中五屆冠軍騎師,本賽季初莫雷拉的離開,為他創造打破記錄的可能性。他重奪最快獲得五十場頭馬的紀錄,而現在他亦擁有全季最多頭馬紀錄。

他表示:「馬匹負磅提高兩磅也很重要。」去年馬匹最低負磅提高到115磅對他有莫大幫助,因為他的最低造磅是120磅。「過往每場比賽中,我有四分之一的馬匹未能策騎,現在變成只有約六分之一。而且莫雷拉和蔡約翰未能合作,這為我帶來策騎蔡廄馬匹的機會,成為我很大的支持基礎。」

「如果我夥拍一匹自購新馬首次出賽並大勝而回,牠再次出賽我就會失去策騎的機會,因為我無法造磅。 莫雷拉會挑選很多這樣的馬匹,若果牠們獲得第二、第三、甚至第四場頭馬,我就會錯過這些頭馬數。因為我無法在第二場出賽時造磅,莫雷拉會為牠們執韁並將勝利收入囊中。」

「今個賽季我能繼續策騎這些賽駒,所以我在牠們身上獲得更多頭馬。我勝出的場數越多,我就得到更支持,就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潘頓在過去十年中不停奮鬥,他曾於騎師榜上高倨不下,也曾屈居次席。但他頑強地重奪冠軍頭銜,其後更佔盡上風。他自信且沉著,更曾與 「美麗傳承」、「時時精綵」和「友瑩格」等上等佳駟攜手上陣。

潘頓夥拍「友瑩格」勝出2015年高松宮紀念賽。(圖片來源:JRA)

潘頓及Nicole於「美麗傳承」勝出香港一哩錦標後笑逐顏開(圖片來源:Lo Chun Kit/Getty Images)

「當我決定本賽季留在香港,還是返回澳洲;甚至退役或繼續策騎,我確實有一段時間在反思我於香港獲得的成就。」他說:「從現在起,我會做什麼並不太重要,我已經寫下歷史。」

紀錄反映出他是香港賽馬史上數一數二的騎師,但他說這需要留給其他人去決定。

「別人如何看待我是他們的選擇,我不能強逼任何人承認我的成就,這完全由他們決定。而我亦不太擔心他們怎樣看待我。」

「我隨性而行,香港是我想駐足的地方。我想在香港取得成功,在這裡贏得冠軍騎師、贏得大賽冠軍。在我的策騎生涯中,這些成就逐漸累積。現在我能安坐並審視我獲得的成就,而我對自己的策騎生涯感到自在和滿足。」

但這並未是終結,潘頓將在今年夏天小休一段時間,然後重新出發。他本賽季出現的任何小毛病,以及腳部骨折、臀部、背部和大腿傷患將有時間恢復。他將再次踏上征途,衝擊另一項重大紀錄──韋達在香港的總頭馬場數。

他補充:「當我的時代正式結束時,我將會有更多的反思。但是今季的確是特別的一季。」

separator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

SUBSCRIBE

    訂閱《競馬論》電子報
    亞洲賽馬最新資訊盡覽無遺

      Expert ratings, tips & analysis for Hong Kong r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