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NGING ASIAN RACING TO THE WORLD

《競馬論》編輯部

A A A

由騎師搖身一變成作者  杜利萊尋找馬場外第二人生

曾經在香港策騎17年的法國籍騎師杜利萊(Olivier Doleuze),創造無數馬迷難忘的片段。

曾經在香港策騎17年的法國籍騎師杜利萊(Olivier Doleuze),創造無數馬迷難忘的片段。無論是策騎「好爸爸」勝出2008年的冠軍一哩賽、2009年的香港一哩錦標時在馬背上企起振臂歡呼,又或是策騎「鷹之團」勝出百週年紀念短途盃時興奮地向馬迷叫喊,杜利萊在綠茵場上的勝出姿態總不會令馬迷失望。

現正身處法國普阿藍大區加桑市的杜利萊接受競馬論(Asian Racing Report)創始人暨編輯郭米高(Michael Cox)訪問。「當你在香港時,你就在洪流裏生存。」杜利萊回顧在香港策騎的體會:「這就是香港,不論是在這個城市生活,又或是在當地策騎,伴隨的就是壓力以及歡樂。生活在香港就是充滿起伏,眨眼就是足足17年了,17年聽起來很長,但光陰的確似箭如梭。」對杜利萊來說,這17年就像昨天的事一樣。

A A A
SHARE

杜利萊在「鷹之團」上振臂歡呼(圖片來源:Kenneth Chan)

作為現時在法國從練的前騎師杜良聲(Georges Doleuze)之子,杜利萊天生與賽馬結緣。策騎生涯多次為夏德(Criquette Head-Maarek)效力,於法國由見習騎師眨眼間便躍升成為一級賽騎師,杜利萊卻認為香港還是屬於自己的舞台。杜利萊前來香港之前曾在毛里裘斯策騎,並於當地以雙手放開韁繩慶祝贏馬見稱。

儘管多次被告誡,轉戰香港後,他對於當年時任賽馬事務執行總監的應家柏鼓勵他在安全情況下於衝線一刻慶祝以及於回來解鞍時與馬迷交流感到欣慰,這空間亦讓杜利萊以真性情策騎。「他們讓我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讓我做回自己。我也非一聲不吭的傢伙,他們亦是有規有矩的,但香港是一個特別的地方,讓我和馬迷能分享贏馬所帶來的喜悅。」

香港的確是杜利萊的福地,亦使他很快便迎來驕人成績。他首先為多場一級賽冠軍「好爸爸」奠定馬王地位,再夥拍「好好計」創造歷史,於美國聖雅尼塔馬場勝出香港史上首場美國一級賽的聖雅尼塔短途錦標賽(Santa Anita Sprint Championship),又聯同「翩翩」勝出百週年紀念短途盃。「我感到相當幸運,當時就是騎師生涯的最高峰。可以與各路好手一較高下,又能結識新朋友。香港給我人生中最美的回憶,我永遠也不會忘記。」

即使羅理雅勝出香港短途錦標,杜利萊亦風度「翩翩」祝賀對方(圖片來源:Kenneth Chan/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但所有東西突然停下來,這適應卻不易應付。」杜利萊於2018年7月選擇急流勇退,離開香港這個策騎基地。「當時我真的不知如何是好。我嘗試前往杜拜策騎,頭一兩個月還是可以的,但很快便有一股空虛感湧現,這空虛感讓我意識到這裡與香港策騎是兩碼子的事。當我知道香港已成往事,我便告訴自己要接受現實,並要積極為人生尋找下一個新方向。」

杜利萊於2019年6月宣布掛靴後,未幾卻丁母憂:「自14歲開始便策騎,於47歲掛靴的我,經歷母親離世,才發現生命中不應只有賽馬。」杜利萊其後發展各類型興趣如單板滑雪及水翼滑浪,並注入有如數十年前與賽馬相遇時所付出的努力,醉心研習營養學。「現時就連賽馬我也不會觀看,就像展開人生新的一頁。」

杜利萊與其著作(圖片來源:本人提供)

展開新一頁就是杜利萊在其著作中所強調的句子:「當我掛靴後,我努力學習有關營養學的知識,當時在想為何不動筆寫本書呢?從資料搜集、撰寫,到出版,我也是從零開始學習。」問及為何著作與自己的策騎生涯無關,杜利萊笑言:「若果這本書只關於我的策騎生涯,對讀者市場來說這未免太冷門了。我只想分享有關營養的東西,期望這書能為有興趣的讀者解答他們對營養及運動的疑惑。」

而杜利萊對自己現時的生活是否感到圓滿?詳情請瀏覽: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

SUBSCRIBE

    訂閱《競馬論》電子報
    亞洲賽馬最新資訊盡覽無遺

      Expert ratings, tips & analysis for Hong Kong racing